液体盐:工业用盐的未来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app   更新时间: 2024-10-25 【关闭

  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同时,它也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元素。来自海洋的盐(氯化钠)除了满足人类日常食用所需,85%以上应用于工业。以盐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氯碱和纯碱产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材料,必然的联系到国计民生,因此盐便拥有了“工业之母”和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美誉。

  传统的工业用盐是经过海水蒸发、浓缩、结晶、分离得到的固体盐颗粒。在工业应用中,首先要将固体盐颗粒溶入水,去除近10%的杂质,得到纯净的盐水(纯盐水溶液),然后才能用于氯碱或纯碱生产,而液体盐就是接近饱和状态的纯净盐水。

  “液体盐能直接作为氯碱和纯碱生产的原料,有节能、降低淡水损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显著优点。因此,液体盐是工业用盐的未来。”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对记者表示。

  自从人类诞生,人们对盐的需求便随之产生。早期的盐主要以食用为主,跟着社会的发展,盐逐渐演变成一种很重要的商品,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推动作用。然而,我们吃的食用盐只占15%左右,85%的盐还是被广泛地应用在了生产的每个方面,如农业、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玻璃、染料、冶金、医药、军工、环保、建材、日常生活等领域,对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工业生产中,盐是氯碱和纯碱两大产业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氯碱产业的产品有烧碱和氯气,烧碱是造纸和氧化铝生产的基本原料;氯气则是生产聚氯乙烯(PVC)的重要原料。铝和聚氯乙烯的出现并大范围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业和民用中主要依赖钢铁的局面。纯碱则是生产玻璃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盐业与盐化工的全力发展,为房地产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材料保证。从这两个传统的盐化工行业来说,盐无愧为“工业之母”的称号。此外,在石化、制药、食品、轻工等很多行业中,都能够正常的看到盐的影子。

  一谈到盐,人们自然地会联想到半透明的固体颗粒。这种盐被称为固体盐,它是指用海水、湖水或地下湖水晒制和加工成固体颗粒状态的盐。按照来源不同,固体盐可大致分为海盐、湖盐和井矿盐。

  目前,我国已形成位于东部沿海的10个海盐区、中南和西南的10个井矿盐区和西北的3个湖盐区。

  就海盐而言,我国目前年产量约为3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这得益于我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滩涂资源;我国的井矿盐主要分布在四川自贡、江苏建湖和河南平顶山等地,近年来,在山东泰安、东营也发现了井矿盐,并已进行了大量开采;湖盐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运城、青海察尔汗、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在我国,工业用盐过去是以海盐为主,慢慢地,湖盐、井矿盐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盐工业亦是一块灵敏的“晴雨表”。盐业对国民经济形势非常敏感,当经济危机来临时,最先受一定的影响的往往是氯碱厂等;等到经济复苏的时候,最先感觉到的还是盐业与盐化工。这是因为盐及其延伸产品是很多行业的基本原料,经济的波动会引起许多行业对盐业需求的波动,进而影响最基础的盐业发展。

  除了常见的固体盐之外,还有一种盐被称为“液体盐”,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当中。实际上,这种液体盐俗称“卤水”,是指氯化钠达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溶液,是生产碱和别的产品的基本原料。

  专家指出,与固体盐相比,液体盐具有很多优点,如运输方便、生产工序简化、成本低、节约能源、节省投资等。

  从投资角度看,据初步测算,液体盐建设投资不超过100元每吨,远低于海盐的200元每吨和井矿盐的300元每吨;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来看,以井矿盐为原料,成本为200元~300元每吨,而使用液体盐做原料,成本大约只需40元每吨;从节能来看,线千焦,而液体盐的能耗为6千瓦时,计21679.7千焦;从生产工序来看,以纯碱为例,目前大多数生产纯碱的原料供应路线和产品的自然形态来看,从岩盐加工成纯碱,中间要经历五次“固液”转换,其中每一次转换都以能源消耗为代价。而液体盐可以把五次转换缩减为三次转换,大幅度的降低了能源消耗。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盐耗大都以液体形式提供。据统计,液体盐在工业用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美国、法国、英国分别为63%、72%和60%,而化工用盐则几乎全部使用液体盐,美国达到97%。

  据了解,在中国,目前液体盐主要是由井矿盐生产得到的。这是由于井矿盐中含钙、镁离子很少,溶于水以后产生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杂质少,液体盐的纯度很高。

  据悉,尽管我国海盐资源丰富,但截至目前,我国还未有大规模地从海水中直接生产液体盐。海水中的二价离子太多、分离工序繁琐、成本高是制约其规模扩大的瓶颈。据权威人士称,全力发展海水的综合利用,运用综合利用技术在海水淡化时分离二价离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

  尽管盐业是一个比较古老的产业,但它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关联,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化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新的剧变。世界大型化工公司纷纷通过兼并、合作、收购等手段调整产品结构,收缩营业范围,放弃弱项,加强核心产业,使其在某一领域垄断地位逐步加强,并开始慢慢地退出低附加值、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工领域。

  由于环保压力、运输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发达国家的初级化工产品、大宗石化产品及传统化工产品有盐化工产品正在向市场广阔、原料丰富、劳动力廉价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已成为世界性的化工制造中心,而这也为我国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加快盐及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依然持续发展,“十五”以来,我国GDP保持8%以上的速度增长。国民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动了重化工产业特别是基础原料行业的发展。此外,“十一五”期间,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增强,这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促进产业升级。在宏观方面,国家正逐步完善合理规划利用外资政策和内外贸易政策,这也更加有利于促进盐及盐化工产业实现技术升级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地发展态势。

  据统计,近五年来,作为原盐的主要消费产业纯碱与烧碱,其年均产量增速分别达到了10%与14%,有力地拉动了原盐产量的迅速增长。同时,国内氯产品的旺盛需求同样也推动烧碱发展,进而扩大了对盐的需求。近年来,亚洲各国对氯碱产品需求增加造成氯碱供应紧张,国内氯碱产品发展出现强劲势头。与此同时,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也大大推动了具有盐、煤优势的西部氯碱工业的发展。2010年前,有扩产计划的企业达就达100家以上,预计新增产能600万吨以上。江苏省在长江沿岸将建成9~10个具有20万~30万吨/年氯碱及氯碱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能力的大规模的公司,山东省也将形成300万吨/年的氯碱生产能力。因此,液体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制盐工业中企业组织架构、产业体系、产品结构、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没有正真获得根本解决,这阻碍着液体盐行业的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