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含致癌物!这种饮料以后都不能喝了?品牌紧急澄清

来源:产品中心   更新时间: 2024-01-29 【关闭
产品详情

  6月29日,路透社援引两位知情人士消息称,阿斯巴甜将在7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列为“对人体可能致癌”(possiblycarcinogenic to humans)的物质。

  报道还称,上述结论是IARC在六月初召集外部专家开会后做出的,该会议主要是根据所有已公布的研究证据,评估哪些物质对身体有害。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也在对阿斯巴甜的使用情况做审查,将于7月宣布调查结果。

  针对上述新闻媒体报道,6月29日,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ICBA)在官网发文回应,表示公共卫生主管当局应警惕这一观点,因为它与数十年来高质量的科学证据相矛盾,参考低质量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误导众多购买的人,期待对阿斯巴甜更广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

  阿斯巴甜可能被划为致癌物的消息一出,6月29日晚间,元气森林官方微博公布消息称,元气森林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据中国证券报,元气森林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元气森林配料表更干净,元气森林可乐0糖0脂0卡0阿斯巴甜且全线产品也不含阿斯巴甜。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则对外表示,2022年11月,奈雪的茶已经宣布全部产品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罗汉果糖”。

  在无糖口香糖方面,炫迈官方旗舰店、箭牌旗舰店客服提供的产品配料表显示,炫迈无糖口香糖、玛氏箭牌益达口香糖配料中均含有阿斯巴甜。至于阿斯巴甜是否会有危害,上述客服均表示,会将此事进行反馈。

  阿斯巴甜是最常用的甜味剂之一,其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可口可乐无糖汽水、玛氏Extra口香糖等产品中都有使用。

  记者曾通过线下商超和电子商务平台梳理了41款涉及“无糖”“低糖”概念的饮品,覆盖市面上常见的碳酸饮料、气泡水、茶饮料及其他饮品。

  大部分宣称“无糖”“低糖”的饮料实际上并没用阿斯巴甜,只有部分产品标明有阿斯巴甜,包括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纤维+、雪碧纤维+、芬达零卡、百事可乐零度、百事轻怡可乐。上述产品背后公司是全球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截至发稿,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饮料巨头尚未就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消息对外发表观点。

  IARC是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机构,官网显示,该机构是跨学科的,汇集了流行病学、实验室科学和生物统计学方面的能力,以确定癌症的原因,从而能够采取预防措施,减轻疾病负担和相关痛苦。

  公开资料显示,IARC一般致癌性分为5种:1类(有确认致癌性)、2A类(很可能有致癌性)、2B类(有可能致癌)、3类(尚不能确定是不是致癌)、4类(基本无致癌作用)。如果上述外国媒体报道属实,那么阿斯巴甜列为“2B类”致癌物。

  IARC的信息本身并没有强制性,但其观点或会间接影响监管部门的决策,因此也受到行业关注,此前肉制品行业就经受过来自IARC观点的影响。

  2015年10月26日,IARC曾发布报告,将香肠、火腿、培根等大众熟悉的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新鲜牛羊肉等红肉列为“较可能致癌物”。彼时,受这一消息影响,生猪屠宰及肉制品相关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不同程度下跌。

  “(说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还是比较意外的。”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顾中一向记者表示,阿斯巴甜一直很有争议,几十年前就有关于神经毒性方面的一些争议,在2005年的时候,曾经有一项动物实验认为非常高剂量的阿斯巴甜,可能会引起大鼠出现淋巴瘤和白血病,但权威机构核查证据之后一直没判定其有致癌性,“所以我个人是不担心它致癌的。”

  顾中一认为,即使最终权威机构正式公开宣布阿斯巴甜是可能致癌的物质,也并不代表这种甜味剂异常用了,“这个跟一般意义上的有毒性之类的是两个概念”。此外,目前可替代的甜味剂有很多,加上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很多大企业的产品中使用阿斯巴甜的也不多,大家日常食用的剂量还是比较少的。

  值得注意的是,路透的报道中援引的知情人士并未透露,IARC认定的阿斯巴甜存在致癌可能性的量级,即正常人服用多少剂量才有致癌的风险。

  另一位营养领域从业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即使最终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极大可能并不会对普通人的饮食上的习惯产生太大的影响,之前不少食物或成分都有更明确的致癌性风险,如槟榔与口腔癌,酒精与肝癌,但人们并没有完全远离槟榔或酒精,相关行业也始终存在并发展。

  “就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承认,其并不是根据实际消费情况做风险评估的权威机构,而且它‘不提出健康建议’。”ICBA执行董事凯特·洛特曼(KateLoatman)称,“我们仍就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充满信心,因为有压倒性的科学证据和全球90多个国家食品安全当局做出的积极安全决定。因此,我们欢迎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正在进行的更广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

  糖摄入过量的危害很多人都知道,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风险。而人工甜味剂、代糖的出现,似乎帮人们规避了糖摄入过量带来的危害,同时又满足了味觉。但事实线岁的孔先生(化名)喜欢喝碳酸饮料,但担心含糖饮料喝多了导致发胖、糖尿病,他在冰箱囤满了“无糖”或“0糖”的饮料,每天喝个4、5瓶。后来,孔先生总觉得口渴,尿量也较原来增多,于是到医院看病。经过医生仔细地了解患病经过、病史,结合多饮、多尿等典型症状表征,并及时完善检查,孔先生被确诊为初发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

  大多数宣称“无糖”的饮料都至少含有2种以上的甜味剂,甜味剂添加最多的是无糖脉动,配料表里13种成分里就用上了5种甜味剂,这些甜味剂种类包括赤藓糖醇、三氯蔗糖、安赛蜜、木糖醇等。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无糖饮料”并未绝对的0糖。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食品中糖的含量≤0.5g/100g或100ml,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食品”。

  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医师谭金枚解释,无糖并不意味着没有糖,只是不含蔗糖、葡萄糖等升糖成分,而采用形式各异的人造甜味剂代替。一旦甜味剂摄入过多,不仅会刺激胰岛素产生,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下降,还会反射性地增强食欲,导致热量超标。所以孔先生长期喝无糖饮料代替正常饮用水,便加速了机体代谢失控,引发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