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步镇工人阿南(化名)因脚痛应某药店建议,接受臀部肌肉注射和静脉点滴,却不幸身亡。目前该药店已被查封,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处理
日前,东莞市寮步镇蓝威公司的赖先生向记者报料称,9月12日早上该镇药勒工业区耀晖鞋厂一“脚痛”病人被药勒区某全国连锁药店给治死了。
连锁药店也有行医资格?仅是脚痛何以突然死亡?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记者到寮步镇对该案做了调查采访。
9月17日15:30,当记者随报料人一起赶到该药店时,发现该药店已经被有关部门查封了。在调查中,药勒村治安员称,目前还不清楚是何种药导致该脚痛工人死亡的?当地公安部门则称,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据报料人赖先生称,死者阿南(化名)是湖南人,死者生前在该镇药勒工业区耀晖鞋厂上班。9月12日晚上下班后,阿南感觉脚部持续性地疼痛,就于当天19:00左右,一个人到工厂附近一家全国连锁药店——嘉伦光彩药店药勒分店买药。但是,该药店驻店医师则称脚痛不算得上什么,打点止痛、消炎的针就没事了。阿南当时就听从了该驻店医师的意见,接受该医师的臀部肌肉注射治疗。
当晚阿南接受肌肉注射后就回到工厂宿舍,但是脚部的痛疼并没有因注射了药物而减轻,相反还有加重的趋势。次日凌晨4:30左右,脚部的疼痛让阿南再也没办法忍受,于是在凌晨5:00时左右,阿南的老乡陪阿南再次到嘉伦光彩药店看脚痛。该药店接诊的医生在没有做详细诊断地情况下,又给阿南进行了一次臀部肌肉注射,同时打了一小瓶静脉点滴。
据当天陪同阿南看病的湖南老乡称,药店医生给阿南臀部肌肉注射后,阿南的脸色就变得很难看,头上的汗不住地往下流,全身呈现痛苦的蜷缩状。药店医生却没有采取其他的治疗措施,当静脉点滴的药物才进行到一半时,阿南的呼吸突然加快,汗流如注,但现场医生仍然没有采取对应的抢救措施。阿南急促的呼吸持续了大约5分钟后,脸色就变成了灰白色,呼吸也慢慢微弱至停止。
阿南的老乡看到阿南的呼吸停止了,马上就冲出该药店跑向药店外5米远的一个治安亭,当晚在治安亭值班的保安人员立即随他赶到该药店,并当即拨打了110电线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患者阿南已经死亡。
对于患者阿南在药店意外死亡,以及药店有没有给病人看病的资格?就这样一些问题,近日,记者正常采访了东莞市药品质量监督局办公室主任周卫平,据周主任称,目前东莞的药店都不具备行医资格,所有的药店进行坐堂行医都属违法行为。
就患者阿南意外死亡一案,近日记者正常采访了东莞市寮步镇药勒村治安队的工作人员,但有关工作人员称,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患者的死因。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东莞市寮步镇公安分局,该分局的有关负责人称,目前此案正在调查处理之中。
为了搞清楚阿南的死因,9月17日15:30,记者随报料人一起赶到该药店,但是发现该药店已经被有关部门查封了。在药店门口,记者看到该药店门牌上方还挂着一块药店通过GSP认证的红色条幅。记者随即拨打了该药店侧面门牌上的服务电线##及投诉电线##,但均无人接听。
随后,记者又询问了附近的居民,有没有人知道该店负责人的电话,但居民们都说不知道,至记者截止发稿时,也无法与该药店有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因此,记者无法得知死者当初所用的是什么药,也不知病人的真正死因。
近年,随着东莞连锁药店日益增多,药店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许多药店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就出现了“坐堂行医”的非法行为,尤其是开在镇区农村的药店。
据寮步镇知情人李玉林先生(化名)介绍,东莞有大小2600多家药店,对驻店医师的需求量很大。但按照正规要求,坐堂行医的标准是很高的,许多药店为了对付卫生部门的检查,应景性的招聘一些非正规的坐堂医生,所以,药店难免会有许多“南郭先生”式的坐堂医生出现。有些坐堂医生虽然没有正规的执业证书,却拿一些国家正规机构颁发的所谓证书骗人。其实,他们中一些人不过是外省市一些乡村卫生站的医生,因为受利益驱使或其他私人问题,而来此“坐堂行医”,这些“证书”都是用钱买来的。像此次药勒工业区嘉伦光彩药店搞出人命也就不奇怪了。
李先生还补充说,虽然有些医生,明明有执业证书,却也属于非法行医。一则,药械消毒措施不完备、不达标;二则,不在核定地点行医。像有的药店“坐堂医生”本身是本地的医院医生,虽然有执业证书,但只能在核定的地点执业,绝对不允许白天上班,晚上就到药店开诊。
非法行医之所以屡禁不绝,原因很复杂。东莞市卫生监督所稽查科有关工作人员称,非法行医成本低、利润高是最根本原因。在东莞有数千家药店在竞争,这些药店为提高利润,大都打着24小时服务的招牌,尤其是在夜间行医,既可赚钱也不容易被卫生部门的执法人员查到,所以执法部门没收违法来得到的就变得很困难。
另外,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有些滞后也是原因之一。在查不清楚非法所得的情况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最高可罚款1万元,而这相对非法行医所获利润来说,这些罚款并不算高,结果被罚款的药店被罚款后仍然会继续行医。
除此之外,我国的《执业医师法》只对合法的医师适用,却管不了冒牌医师;刑法的《非法行医罪》对一般的违法者又不适用。因此,在行政法和刑法之间,有一个空白,于是就被不法者钻空子。当然个别群众素质不高、辨别能力不强、医疗费过高,群众看不起病等,都是造成非法行医者有市场的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平时一些患者为了省钱和省事,嫌上医院治疗麻烦,而采取自行治疗、或到药店让没有行医资格的驻店医师作简单治疗,结果导致小病成大病,大病成重病,甚至小病送了命。据东莞市药品质量监督局办公室主任周卫平称,出现上面讲述的情况主要是病人存在4种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医疗消费观念。因此,周卫平提醒病人,有病时最好还是上医院诊治,盲目医治,常常酿成大错,悔之不及。
在人们日益注重保健的今天,家庭药箱成了许多家庭的必备之需。然而,有一些家庭却把家庭药箱当成了“医院”,他们一旦觉得不舒服时,就到家庭药箱中去找药,然后自行服用,并不去医院看病。这其实就是一大失误。
只依靠家庭药箱,自己当医生,将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一是由于病人只是根据表面病状盲目服药,结果真正的病症被忽视,往往造成小病变成大病;二是人们在服药时,往往忽视查看其有效期,一不小心服了过期药品,从而留下后患;三是患者在家庭药箱中找药时,大都是按药品说明书服用,而事实上,一些药尽管有某种功能,但却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对某些人是不适合的,有时甚至由于服用不当而加重病情。
一些患者无论病轻病重,都到药店买药,自己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而在一些不正规的药店里,患者在买药时,大多是询问卖药者,一般而言,卖药者并非专业医师,只是药剂师,有些甚至什么也不是。而对患者的求购,他们为了做成生意,哪怕没有对症的药,也会推荐功效相似的药,而且根本就不管有没有处方,再加上少数药店经营者为了获取暴利出售假冒伪劣甚至过期药品,而患者对这些药并没有鉴别力,一旦服用了这种药,后患无穷。
此外,少数保健品公司为了推销其产品,往往与一些药店的坐堂医生合谋坑害消费者,让他们向患者引荐那些并没有治疗功能的保健品,而患者对坐堂医生之言往往深信不疑,结果花了冤枉钱买了一大堆不管用的药,而且有可能延误病情。
由于百姓保健意识的加强,生活服务类书籍开始走俏,一些出版商也盯住这一领域,纷纷出版一些医疗保健服务类书籍。在这些书籍中,往往都有一些所谓的偏方。但用书本上的偏方治病的举动,如果不经过医生指导而擅自进行,将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首先是一些所谓的偏方并非真正的偏方,如果依据这一些“偏方”去治病,后患无穷;其次,一些偏方也许有它的疗效,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一旦以这些偏方治疗,成功率往往低,而危险性大;另外,时下一些药品生产厂商为了推销其药品,往往假造一些所谓的偏方,其实是以偏方为药品推销开路。
在农村,一些人往往相信“游医”,是因为治病心切,而且也图个方便。但把治疗权交给“游医”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游医”治了病就走人,出了医疗事故,往往投诉无门;“游医”并没有行医资格,也不具有诊病的能力,向这样的人求医,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游医”由于是遍走四方条件差,其医疗器械大都难以彻底消毒,这样往往会导致交叉感染,说不准没病也被治成有病,小病治成大病,甚至因小病而送了命。